2024年初,第一次听到“专报”二字。那时,领导在会上点名,让我写专报。此后的一年多,我一直没动笔。因为我不知道,“专报”会是谁做嫁衣?而我会因此成为谁的影子(我更不愿意。)
写作与我而言并非难事,只是看心情和意愿。在过去的一年多里,听到处长不止一次叫某个蟑螂人交专报,好说歹说。我冷眼旁观,事不关己地旁听着。
某个周三,北京来了一个人,说是来培训。先花了两个小时讲企业评估。后面开始讲专报撰写,大家都说听过了。而我却从来没听过。又一次,得知自己在职场被排外。我不言语。
因为我知道我能写,我会写。
周四,上午会务工作,下午会场开会。
终于,在周五的早晨,慵懒地起床。一阵飘飘然。由于周四晚吃了一顿牛肉,周五早餐可以略过。倒了杯冰牛奶,慢悠悠踱步到书房。看看蓝天和白云,看看绿油油的叶子。我的周末已经来了。问了问先生,周末能不能回故乡看看。他说他下午开会,问下午再走可以么?我说好。
上午十点,正是适合写文章的时候。我点开了一个文档。
开始写吗?不对,先和阿姨聊会儿天。因为前两天我和她说我好忙,忙得好累。夜里她发消息来我都没回。于是十点给她发消息说我睡到这会儿才起来,喝杯有机牛奶,今天准备慢悠悠轻轻松松写个专报。其他的工作再说吧。告诉她我准备周末去玩。问她周末去哪。闲聊期间,我开始动笔。阿姨的发来的信息我直接意识流回复完继续写。
原以为12:00前可以结束写完5000字。
结果11:30分的时候发现只完成了三分之一。一个半小时,完成了文章框架。本来想一鼓作气写完。后来强制自己停下,先吃个午饭再说。身体健康还是第一位,要好好吃饭。
午饭,先生也说他好忙,中午不能午休了。问我,我说那我也不休息了,把文章写完。
他问:“好写么?”
我说:“谈不上多难写。”
他笑:“是不是努力在天赋型选手面前不值一提?”
我说:“也不是,努力和时间的沉淀,还是可以像贝多芬一样。扼住命运的喉咙。”
他问:“你准备写到哪个程度?”
我说:“第一次写,写个大概,不能写太好,因为不知道阅卷人的阈值,要先试探。如果大差不差就可以了,那就知道对方的水准在哪里了。”
他说:“还是蛮期待反馈的。”
我说:“我并不期待。写完这篇专报,大概就是交个作业。”
吃过饭,继续开写。
下午三点,写完。邮件定时次日发送。
写完后,洋洋得意,和先生炫耀。他说:“我字都认识,但我不知道你写了什么。”
我笑,没关系。周末开始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时间分割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周一接近中午,文章收到反馈。
“写的专报我看到了,写的很好:)我按照xxx厅的风格改一下,然后给你反馈哈。”
我笑,逐字念给先生听。他说:“这个评价很高啊。写得很好和写得不错是两个评价。对方并没有要求你大改,而是直接按办公厅的风格改一下就可以给你反馈。”
很好奇办公厅风格,会是什么风格。见见世面。期待对方改出来。
以上就是来自于工作场的一点小开心。
文章评论
不说别的,单单这一条就值得我学习——“第一次写,写个大概,不能写太好,因为不知道阅卷人的阈值,要先试探。如果大差不差就可以了,那就知道对方的水准在哪里了。”
“先完成再完善”真的是很好的策略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