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sweg

  • 生活和随笔
  • 阅读和思考
  • 花和树
  • 探店和美食
  • 诗歌和画
  • 音乐和电影
  • 剧评
  • 字和画
The Way
  1. 首页
  2. 生活和随笔
  3. 正文

当我似乎成为“悬浮群体”里的一员时

2025年6月13日 84点热度 4人点赞 0条评论

项飇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讲到:

1994年我去东莞,因为浙江村是个体商户形成社区,珠三角就是打工的,工厂里的年轻人为主。我观察到很多现象,有一个比较重要的,是我所谓的 “悬浮群体”。什么意思呢?两个层面,从体制上讲,他们基本上没有下过地,在经济生活上、人际关系上,都不可能回农村了,但是因为户口制度,在城里待不下来,所以来回迁徙。在制度意义上,是被悬浮的。第二个层面,是从工作经历和生活体验上来看。我们当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就是他们以极高的频率换工作,两、三个月就跳槽。因为第一个月工资通常不发,经常跳槽会损失很多钱,老板也经常说工人不好管,用各种严厉的手段管制。

我当时就在想,为什么老跳槽?因为工厂里的各种矛盾,包括跟管理层的,跟其他工人的矛盾,没有任何解决方式,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离开,跳槽。因此跳槽成为在城市里工作的一个主线,这样的状态我叫做“悬浮”。他们的生活永远没有在群体里、在社会场域、甚至在物理空间里面沉淀下来、嵌入进去,而总是在跳跃中维持。就像蜂鸟,一种很小的鸟,必须高频度的振荡翅膀,把自己浮在空中。“悬浮”状况,我觉得这对后来的富士康事件,和工厂的其他问题,都有一定的解释力。人的状况一直没有沉淀下来,就靠高频度的换工作来维持,是很脆弱的。

往大了讲,中国整个社会,很多人都在悬浮着。悬浮有一个很重要的意思,是什么呢,就是哲学意义上,不对当下做深刻的思考。一切现在发生的事情,都是为了未来的某一个目标。你要努力去做,不做,未来的目标就达不到;但是未来是什么,能不能达到,完全不知道。一切现在做的都是为了超越现在。现在去做工, “工”是没有乐趣的,是为了明天更好;小孩被逼着学钢琴、画画,就为了后来加分、成名。在进行的事情本身没有意义,都是手段。但目的又完全是不确定的。它的本质不是对未来的追求,而是对现在的否定。这个就是我说的,悬浮。把自己拔起来,悬在空中。

还在上学的时候,对悬浮有一个模糊的感受。和项飇老师的1994年,过去了大概十年。我当时认为,悬浮的状态会进化成一种“无归属感”。那么,构建一个“归属感”可以应对“悬浮群体”在城市里的无意义对抗。比如,疫情期间,人无法返乡,那么春节就必须在地化。在地化的春节,是对传统的一种解构,重新建构自己的在城市的文化意义。但一座城市,如果建构对外来者的“归属感”,这是一个宏观的话题。

但毕业以来,当我成为“悬浮群体”时,我发现项老师的这项研究,无论是从时间线还是从研究结论,给我的感受是,“悬浮群体”的研究像是一个阶级优越者向下窥探。这不是一种“他者”的观察,而是对“我”这样存在的群体的一种凝视。我认同他说的,人的矛盾,是无法调解的,解决方式(也许不是唯一的)是离开和跳槽。离开是一种总结表达。但是跳槽,是一种自我向上流动(当然,在经济下行期,降薪跳槽也并非是向上流动,而是一种自我解脱)。还有一种“裸辞”。“裸辞”是一种无奈的自我拯救。从物理空间,隔绝职场带来的伤害。

我印象中,在我读小学时,为了我的城市户口迁回农村户口,家人花了不少力气。我成了农村户口,对当时的小学生的我而言,我不能理解这对我将意味什么。只知道,家长们为了农村户口,做了很多努力。大家努力去获得的东西,大抵是有益的。而二十年后,当我“裸辞”后,农村户口的保险确实在某种程度为我在这个社会体制中“兜底”。我确实没下过地,甚至对于农村生活,总带着一股滤镜。我印象中的农村,是盛夏,翠绿的山、丰盛的水果物种、清澈又流动的溪流、有机的蔬菜和人情往来密切的邻里。而我,很清晰知道,我只是个外人,一个短暂出现在农村的“夏天孩子”,就像萤火虫一样。大家会叫我城里来的,而我清晰,我并不在“大城”而是小城。小城里的姑娘。

当我开始工作时,我在一个二线城市的最美的区域,工业和自然结合得极美的地方,只有我说出当地最出名的企业名,大家就知道我在哪里工作。我却并不认为我会留在那成家。单位里的高层会给我介绍对象,博士毕业,以此想留住对方和我。而后,我走了。在我看来,那样的介绍,像极了另一种形式的“性骚扰”。而后,我考回小城的“国企”,笔试和面试都十分顺利。而手上还握着当地大厂的一个offer。准确来说,手上拿到的是当地最优秀的几家企业的offer。大厂的offer是钱多离家近。后来入职“国企”,住在当地几乎最好的一个小区里,企业雇主帮忙租的房子,父母偶尔会煲汤做饭拿过来给我,就像另一种形式的上大学。公司里还有很多外省考来的“小镇做题家”。城南城北,是家和工作的地方。哪怕在公司下班遛弯就能到亲叔叔家吃饭闲聊。可我还是没有想留下来。物理状态是,我没有“悬浮”。大城市的繁华,我体验了。小城市的风景优美,家族的根,深深种植在这片土地,有山有河,食物是有机的。我对故土有着很深的爱,爱这里的风土人情。我在这,每天醒来,可以看到我与生俱来的剧本,在这个城市上演。小资又丰富。而现实,我选择远走他乡。

来到更大的城市,看到更烂的房屋,嗅到过城里“村屋”中潮湿的霉味。在这发现,我支付不起我妈妈用来抚育我的生活方式。那种,工作上游刃有余,她的作品得到欣赏和赞扬。生活中,将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安排的滋滋有味。我发现,成长的过程,很贵。我没法给我的孩子这样美好的生活。于是,思想上开始自我阉割,并不认为“我”可以成为我印象中理想的妈妈。妈妈激励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,父亲为此默默贡献了很多物质基础。我感恩我父母做的一切。父母做的一切,却没法让我扎根。这里涉及了一个女性主义的话题。

今日就先写到这吧。

标签: 暂无
最后更新:2025年6月13日

hedi

一条自我探索的路

点赞
< 上一篇
下一篇 >

文章评论

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
取消回复

COPYRIGHT © 2022-2025 disweg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本站所有文章皆为原创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!

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