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邦彦(1056——1121),字美成,自号清真居士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
早年:博涉百家之书。落魄不羁。年少轻狂游历于荆州。“疏隽少检,不为州里推重,而博涉百家之书”1后求学于太学。
“元丰初,(周邦彦)游京师,献《汴都赋》万余言,神宗异之,命侍臣读于迩英阁,召赴政事堂,自太学诸生一命为正,居五岁不迁,益尽力于辞章。”——《宋史》卷四百四十四载。
由此得知,周邦彦献《汴都赋》而得官,擢为太学正。元祐时出为庐州教授、溧水知县,绍圣末还为国子主簿,历秘书省正字、校书郎、考功员外郎等,政和时先后知隆德军府、明州、召拜秘书监,进徽猷阁待制,提举大晟府,未几,出知顺昌府,徙处州,值方腊起义,道阻未赴,提举南京(今河南商丘)鸿庆宫。卒赠宣奉大夫。兼工诗、文、词,著有《清真居士集》等,已佚。性好音律,善自度曲。词集名《清真词》,一名《片玉集》。
周邦彦可能词名晚起,故其同时之人,论词少及之,虽如陈师道说过:“美成笺奏杂著俱善,惜为词掩。”2却以秦七黄九为“当今词手”而不及清真,馀如晁补之《论本朝乐章》,李之仪《跋吴思道小词》,历评多人,却未提清真只字,李清照《词论》亦未论之。清真词之名声当起南宋初,王灼云:“贺芳回、周美成、晏叔原、僧仲殊各尽其才力,自成一家。贺、周语意精新,用心甚苦。”3
又说:“前辈云:‘《离骚》寂寞千载后,《戚氏》凄凉一曲终。’《戚氏》,柳所做也,柳何敢知世间有《离骚》?唯贺芳回、周美成时时得之。贺《六州歌头》、《望湘人》、《吴音子》诸曲,周《大酺》、《兰陵王》诸曲最奇崛。或谓深劲乏韵,此早柳氏野狐涎吐不出者也。”4不过,王灼尚是贺、周并称,而到南宋末,清真的地位已在所有词人之上,如刘肃云:“周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,寄情长短句,缜密典丽,流风可仰,其征辞引类,推古夸今,或借字用意,言言皆有来历,真足冠冕词林。欢筵歌席,率知崇爱。”5尹焕则说:“求词于吾宋者,前有清真,后有梦窗。此非焕之言,四海之公言也。”6
直到清代中后期,周济称:“清真,集大成者也。”“问途碧山,历梦窗、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。余所望于世之为词人者,盖如此。”7
陈廷焯誉之为“千古词宗”8,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虽对周邦彦常有贬抑,但其《清真先生遗事》却甚而有“词中老杜,则非先生不可”9之说。
诚然,以上对清真词的推崇未免有过誉之处,但我们也确有认真思考这些看法的合理性。笔者以为,清真词确实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,陈郁说:“周邦彦字美成,自号清真,二百年来乐府独步,贵人学士市儇妓女,知美成词为可爱。”10接受面之广,可证周邦彦对词的发展之功。
注释:1、脱脱等《宋史》卷四四四《周邦彦传》,《二十五史》第66600页。
2、沈雄《古今词话·词评》上卷,《词话丛编》第990页。
3、王灼著,岳珍校正《碧鸡漫志校正》卷二,第34页
4、同上书,第36——37页
5、刘肃《周邦彦词注序》,《词籍序跋萃编》第97页
6、引自黄昇《花庵词选·中兴以来绝妙词选》卷十,第354页
7、周济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》,《介存斋论词杂著·复堂词话·蒿庵论词》第12页
8、陈廷焯著,屈兴国校注《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》卷二,第129页。
9、王国维《清真先生遗事》,转引自周邦彦撰、吴则虞校点《清真词》第112页,中华书局1981年版。
10、陈郁《藏一话腴》外编卷上,四库全书本。
以上,是邓乔彬先生在《唐宋艺术发展史》中对周邦彦的一小部分论述。
诚然,历代词家都很推崇周邦彦。为什么现在知道他的人却不多呢?
我并不赞成周词格局比苏词辛词等豪放派的要小这一言论。也不赞成清真先生一生遭遇平淡的说法。先生一生为官,致力于词作,音律。其音乐才能堪称天赋。
根据吴则虞校点之《清真集》,清真词的词调名列表于下
注:晁端礼亦有《黄鹂绕碧树》,难考谁作在先
但这足以可见,《清真集》中创新声调多达五十五调,而《清真集》存词共二百零六首,用调一百多,“新声”所占比例之高可见,其“创调之才多”可谓丝毫不逊于柳永。
摘自 邓乔彬《唐宋艺术发展史》第478页
周邦彦先生成就之高是有据可循的,历代词家都很推崇他的原因很多。
一则,出于“识英雄重英雄”。在词的领域里,清真词字字凝练之精美,句句结构严谨。用情之深不在苏柳之下。
其次,清真词没有放在中小学的普及教育之中,大家也就不多提及。反观苏词,辛词,柳词,易安词多可用于日常表达自我情绪。但清真词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懂,是一种高雅之词。
再者,清真词是一种遵体和破体的结合,比较难懂。在当下追求快的文化背景下,清真词是一种慢。这种慢,体现在他的词里。一遍两遍是读不出味道和感觉的。而是要时间的积淀,体会慢慢领悟才能领略清真词的美感。不似温庭筠、柳永、苏轼等。例子就不举了。可以私下谈论。或者自寻他们的词来阅读就可知。
最后,作为一个词人,其感而写,细腻极致,不是寻常人家可感触啊。来欣赏一下《清真集》中的一两首词感受一下清真词的美吧。
《兰陵王》
柳阴直。烟里丝丝弄碧。隋堤上、曾见几番,拂水飘绵送行色。
登临望故国。谁识。京华倦客。长亭路,
年去岁来,应折柔条过千尺。闲寻旧踪迹。又酒趁哀弦,
灯照离席。梨花榆火催寒食。愁一箭风快,半篙波暖,
回头迢递便数驿。望人在天北。凄恻。恨堆积。
渐别浦萦回,津堠岑寂。斜阳冉冉春无极。念月榭携手,
露桥闻笛。沈思前事,似梦里,泪暗滴。
《花犯》
粉墙低,梅花照眼,依然旧风味。露痕轻缀。
疑净洗铅华,无限佳丽。去年胜赏曾孤倚。冰盘同宴喜。
更可惜,雪中高树,香篝熏素被。今年对花最匆匆,
相逢似有恨,依依愁悴。吟望久,青苔上、旋看飞坠。
相将见、脆丸荐酒,人正在、空江烟浪里。但梦想、一枝潇洒,黄昏斜照水。
大概还是很难懂吧。稍微看看鉴赏也ok。
《兰陵王》分三段,一段以柳色表别离之情;二段写离别筵席依依惜别之情;三段写欲走欲止,终别离,越远越恨离别。只能这般不念不见,可是还是在梦里梦见。离别相送总以为有生之年会相见。可是人海茫茫,一别也许就是永远。你心头所想再次相见该说些什么,要说些什么,此生就这样别过。相见在梦里。醒来时也只是周庄梦蝶的惆怅心思罢了,暗自落泪。
《花犯》句句描梅,却都是词人的身影。在时间跨度上从去年今年来年(惜时此刻来日)往复徘徊。人的惆怅处处显见。
清真词不是那些阳光积极向上的词,但也不是悲观的词。但用情之深,每一词都是手工刀刻而成。入心岂是三分?
能读懂明了周词的人怎能不推崇他?没有理由不推崇这样一个对造词有极致天赋的词家的。
评论:
苏丶2015-07-24
初识周邦彦是因他的少年游。艳而不淫。很温暖。这是我的印象
读书时心颇宁静2019-03-25
周词无自然之味。
其人生亦非跌宕起伏,遂感慨不深,题材甚窄,所写又不符合儒家诗教。
“词为艳科、小道、诗余”,周邦彦如何破?
杪秋回复读书时心颇宁静2019-10-24
今人多以自己是否能读懂来判别是否"自然",以自己是否有共鸣来判别是否有"感慨",却又不愿用心下功夫,亦添笑耳
文心墨骨回复读书时心颇宁静2020-05-15
礼者 不可不学也,你这句话,看来是一点也没有做到,清真的好几个问题的回答下,都见你以自己一人的感受来贬低的观点,这就是你学到的“礼”?不合自己心意的就不好,这就是你学到的“礼”?
文心墨骨回复读书时心颇宁静2020-05-15
“祖龙魂死秦犹在,孔学名高实秕糠”,儒家诗教,它算老几?须知百花齐放,大清早已亡了!
落桐馆主人回复读书时心颇宁静2021-01-01
是什么让你觉得,你有资格说话了?
苏幕遮回复读书时心颇宁静2021-03-30
友友怕是没读过周邦彦的苏幕遮
文章评论